广州一份份“暗号餐”,传递店家爱心,彰显城市温暖

  近日,暗号餐广州番禺一家饭店为徘徊门口的广州少年提供免费、管饱的份份“2号餐”,温暖了无数人的传递城市心。从2号餐到单人套餐,爱心再到A套餐……一份份“暗号餐”,彰显传递着广州一家家饭店、温暖汤粉面店的暗号餐爱心,更彰显出广州这座城市的广州温暖。近日,份份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多区设置爱心餐的传递城市饭店,聆听一个个温暖故事。爱心他们点亮的彰显“微光”照亮着广州这座温暖的城市,吸引着更多人加入其中。温暖

■一份份“暗号餐”,暗号餐传递着广州一家家饭店、汤粉面店的爱心,更彰显出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暖。

一份份“暗号餐”,传递着广州一家家饭店、汤粉面店的爱心,更彰显出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暖。

    @天河区胡辣汤店

  免费“A套餐”是希望对方像回家吃饭一样,不用有压力

  在位于天河北路的王文红胡辣汤店门口,摆着一块牌子:“如果你在广州遇到困难,进店悄悄告诉工作人员,你要份A套餐,免费送你,吃完直接走。希望你以后有能力了也要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加油!陌生人。”

  店主白冰是一名90后,她告诉记者,夫妻两人从河南来到广州创业,这家店开了半年,一共免费送出约100份“A套餐”。白冰说,虽然只是小本买卖,钱财方面帮不了别人,解决一餐粥饭汤食,帮助一下遇到困难的人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谈及为什么称为“A套餐”,白冰说,谁都会遇到困难,但是有些人会碍于面子不好开口,用“A套餐”作为代号,是希望尊重对方,“就像回家吃饭一样”,不用有压力,有负担,不会觉得失了尊严。除了提供免费餐,该店还向环卫工人及室外工作人员提供免费饮用热水、冷水。“广州的高温天气时间长,我们店一整天都有营业,空调也是开着的,就开放给环卫工人和室外工作人员,路过时进来坐下歇歇脚,纳会凉、喝杯水。”

  白冰说,选择来广州创业是因为广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一名6岁孩子的妈妈,白冰认为,这个小小的举动也是对孩子为人做事的言传身教。“要做孩子的榜样,教她做人做事要有情感,不要冷漠。”

  是否担心吃免费餐的人太多,导致无力承受呢?白冰表示,至今没有遇到吃霸王餐的人,目前每个月支出十多份免费餐,在餐厅可控范围内。

  @越秀区竹升面店

  不仅提供免费“单人套餐”,还成为了信任与善意的传递站

  在广州越秀区东华东路的茹意竹升面店,一份名为“单人套餐”的免费竹升面已持续提供了五年。这份温暖的餐食由老板娘常靖茹发起,专门为孤独老人、低收入人群及80岁以上长者提供帮助,“既可以完成自己开店的梦想,还可以送面给一部分人吃。”

  当有年轻人到店点“单人套餐”时,茹姐什么都不过问便直接煮面,“不管他看起来是不是真的生活很困难,只要你说单人套餐我就给,我们不在乎多几碗面。”常靖茹觉得,既然来的人能拉下脸说吃这个面,可能对方真的遇到困难。

  一两个月前,有个河南的中年男士到广州暂时没找到工作,到店吃了“单人套餐”后,还向老板娘借了300块钱,承诺他找到工作发工资后一定来还钱。8月25日,这名男士来到常靖茹的面店,把300元还给老板娘,还拿了水果表示感激。

  店里还有一位吃免费“套餐”后成为员工的阿姨,她居住在附近,当时店内正缺人手,茹姐就让她来试一下工,现在已在店里工作了两年。茹姐告诉记者,除了来吃面的人,也会遇到一些热心顾客,他们在买单时预存100元给那些免费吃面的人。

  如今,这家小店不仅用一碗面温暖无数困境中的人,还成为了信任与善意的传递站——有人因它重获希望,有人在这里找到工作,更有人主动捐款助人。常靖茹说:“既然牌子挂出来了,能帮就帮。”

  @海珠区素食店

  认购爱心餐的好心人信任我们,我们都有责任去做好工作

  新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在这些默默提供免费餐的店中,有的已经探索出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位于海珠区的弘善素食,12年来坚持爱心餐认购,多年来送出的爱心餐已超100万份。负责人成瑞红告诉记者,一开始只是向有需要的人派发爱心餐,在媒体报道后,很多热心人士过来支持,便开始有认购的渠道。

  “不少人知道我们这间店可以派饭,又可以做公益。”在店7年的店长梁红芳说,从两年前开始,该店设定一定条件免费领取餐食,低保人群、有残疾证或五六十岁但没有工作能力,可以到店登记,即会拿到一张饭卡,每天过来领取一份饭就划一份。每个月初派卡,月底收卡。爱心餐认购情况每天登记在册,每天认购多少、派出多少都有数据,若捐助人没留名字则会署以“善心人”。

  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年轻人,则暂时不帮他开饭卡,可以免费提供几餐,帮助他渡过难关。“捐爱心餐的人希望爱心餐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信任我们,我们都有责任去做好工作。”芳姐说。据介绍,认购爱心餐的好心人有的已经坚持多年。有时每天有几十、上百份餐被认购。领取的话一般每天约300份,数据每天更新,也会发到微博上公示。

  芳姐告诉记者,好多人吃完饭后,看到桌面写着可以捐赠爱心餐,都会主动捐一份爱心餐,还有些人会捐物资过来,让爱心餐能够持续运行下去。

  @番禺区爱心餐厅

  餐厅不仅提供了温暖的餐食,更给了大家一份归属感

  除了一些店主自发提供免费餐,在广州还有公益机构也运营着免费餐厅。

  在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永善村村口,由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基金会开办的“蓝态爱心环保餐厅”已经运营了近八年。这里没有收款码,也没有价目表,每天为约200名60岁以上长者、残障人士和困难人士提供免费午餐。餐厅所有开支都是来自社会捐赠。

  今年71岁的华叔和70岁的林姨是一对夫妻,他们既是就餐者,也是志愿者。华叔每天都会拿起粉笔,在餐厅门口的小黑板上工整地写下当天供应的菜单。林姨则忙着在后厨洗菜、备菜。林姨说,她已经把餐厅的志愿工作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没有报酬,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吸引着我,来了就开心。”

  在华叔看来,餐厅不仅提供了温暖的餐食,更给了他一份归属感。除了用餐,该餐厅还定期组织爱心义剪、义诊、生日会、传统文化课堂等活动。华叔在这里学会了粤剧,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同样位于番禺区的同兴食堂于2024年创办,是一家为社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午餐的餐厅。

  广州市阳光青藤爱心促进会社区公益发展部工作人员张洁婷介绍说,这是一份用爱心支撑起来的公益事业,场地、人工、物资和志愿服务全是由爱心人士和企业无偿支持。

  76岁的朱阿姨既是受助者,也是这里的志愿者。她对记者说,“我最喜欢在这里待着。我在这主要做清洁工,打扫卫生、扔垃圾,帮大家搭把手。我觉得这个食堂开得真的好,每天我都过得很开心。”实际上,像朱阿姨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在“同兴食堂”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温情,也在这里留下担当志愿者,向更多人传递这份温暖,实现了自助与助人的双向循环。

  声音:

  以“一顿饭”为起点

  彰显广州温暖底色

  广州是一座有温度有情怀的城市,“暗号餐”体现的是城市文明的底色: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关怀。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黄丽丽指出,这种免费餐饮现象是值得鼓励并推广的。它以“一顿饭”为起点,展现出城市、社区、个体三个层面的价值,本质上是民间力量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人人可公益”理念的生动实践。

  黄丽丽指出,让受助者在最需要的时刻感受到来自一个城市的理解和接纳,从而对广州产生友好、温暖的印象,这种情感认同也是广州这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以“2号餐”“A套餐”为代表的“暗号式帮扶”,这种对人格尊严的尊重,比物质帮助本身更暖人心、更有力量。

  此外,此类公益项目为大众提供了更低门槛的公益参与路径,能让更多人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参与公益,让志愿服务从“偶尔”变成“日常”,更好地培育“人人可公益”的氛围。在爱心传递中,不少受助者、就餐者转为志愿者,一方面是志愿者人力储备的补充,能够提供更加温暖而精准的服务,另一方面,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公益宣传”,当其他受助者看到“曾经的自己”成为志愿者,会更愿意加入;当社区居民看到这种“双向奔赴”的爱心,会更信任项目,这一种“参与—认同—传递—更广泛参与”的闭环,无疑会对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统筹: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文图:新快报记者 陈洁 谢源源 见习记者 金瑜 实习生 符雨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签到
流汗 坏笑 撇嘴 大兵 流泪 发呆 抠鼻 吓到 偷笑 得意 呲牙 亲亲 疑问 调皮 可爱 白眼 难过 愤怒 惊讶 鼓掌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longshao:bianliang3#>